《萍聚》
总角之友喜相逢,关山迢递万里情。
浅斟低酌声声慢,酒至半酣唤乳名。
注:总角之友:幼年就相识的朋友。《诗经》中把儿童的发髻称作"角",后来人们习惯称童年时代为"总角"。出自《礼记·内则》:"拂髻,总角。"郑玄注:"总角,收髻结之。"诗经-《氓》 总角之宴,言笑晏晏。
《红尘》
万物照苏百草萌,日暖风清听禅钟。
老梨闹春一枝雪,任他李妍桃花红。
《游走天涯》
琼洲梅花瘦,云冷月色寒。
孤舟随波去,无处觅港湾。
《春秋图》
春梦无痕空遗恨,莺啼燕语满庭芳。
红衰翠减秋风烈,枯枝梅花傲寒霜。
《与世沉浮》
风雕千山万重崖,雨剥日月涤铅华。
江河呜咽东流去,物竞天择浪淘沙。
《草木之心》
燕雀叽叽绕堂前,和风无语穿廊檐。
野花闲草荒郊外,无欲无求心自安。
《闹春》
烟水空蒙淡墨染,微波荡漾乌篷船。
杨柳吐翠初惬意,李白桃红春正酣。
《礼佛》
深山古刹六色旗,焚香礼拜伏丹墀。
青烟缭绕疑似梦,心口相应问沙弥。
注:六色旗:第一种情况,是指佛教教旗。 1950年,斯里兰卡首都可伦坡举办首届“世界佛教徒友谊会”,会中议决:佛陀诞生于西元前623年,成道于西元前588年,去世于西元元前543年。 三年后的1954年,该年会于缅甸仰光举行,会中再决议佛教国家以“佛历”纪元,并以释迦牟尼涅盘日推算,西元1954年为佛历2498年。在这次会议,讨论关于佛教旗帜的规定:即根据佛陀成道时,圣体放出六种色光,来制成佛旗:1.蓝色,2.黄色,3.红色,4.白色,5.橙色,6.前五色混合色。第二种情况,在中国西藏和蒙古地区,以及受藏传佛教影响的北方一些寺庙,他们会依据藏传佛教的风俗习惯,经常在广场上、庙宇旁、神山圣迹等地方,悬挂“风马旗”和“经幡”,什么多印有些藏文或者梵文的经咒、护法神像、佛像菩萨像等,高高悬挂,随风飘扬。一是祈祷祝愿,比如保佑平安。二是代表依靠风力念诵经咒给护法神和菩萨。
《鹿台怀远》
磻溪垂纶一泓开,独守青云望君来。
但闻吕尚酬壮志,谁见纣王登鹿台。
注:1. 磻溪:水名。一名璜河。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。源出南山兹谷,北流入渭水。相传姜太公垂钓于此而遇周文王。
2.吕尚:姜太公,姓姜,名尚,字子牙。《路史》:太公出东吕。吕,莒也(今山东日照莒县)。。姜太公的先祖曾封于吕,故以吕为氏,又称"吕尚"。此外,在先秦文献中还称他为"太公望"、"吕望"、"吕牙"、"太公"、"师尚父"等,后世则俗称其为"姜子牙"。姜太公是我国商周之际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是西周文、武、成王三代的主要政治、军事宰辅,史称其"佐天子为圣臣,治邦国为圣",为西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卓著功勋;他也是春秋战国时代最强大的封国之一-齐国的开国始祖。姜太公的政治思想和军事谋略,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军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。
3.纣王:帝辛(?--约公元前1046),本名受德,帝号辛王,后世称商纣王,是商朝最后的一个君主,都于沫,改沫邑为朝歌(今淇县)。纣王 殷帝辛名受。“纣”是周人给他的谥号。《吕氏春秋·功名》说:“注贱仁多累曰纣。”又,汉代蔡邕《独断》中说:“残义损善曰纣”。总之,纣是一个恶名,是后人定的称呼。上古之时,夏代称“后”,商代称“帝”,周代称“王”。所以,“纣王”的称呼绝对不是商代当时的称呼,更不是帝辛的名字,只是后人通俗的叫法。
4.鹿台:在河南省淇县城西十五里太行山东麓,殷纣王所建:"其大三里,高千尺。"是殷纣积财处。史书记载:"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"。周武王伐纣,商纣王发兵拒之于牧野(河南新乡),发生大战。纣兵战败,商纣王逃至都城商邑(河南淇县)鹿台,「蒙衣其珠玉,自燔于火而死」。
《庸人自扰》
小眼薄皮咫尺间,明月入怀天地宽。
莫道冥顽终不化,只缘全豹窥一斑。
注:小眼薄皮:比喻眼界小,爱贪小便宜。出自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78回:“你娘与我些什么儿?他还说我小眼薄皮爱人家的东西。”
海南省海洋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©2024 All Right Reserve 琼ICP备2024028695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