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遥远的家乡》
家前屋后寂无声,炊烟袅袅随软风。
鸡犬桑麻桃源外,清泉叮咚弹古筝。
《无处安心》
风痡悄无声,雨懒化云腾。
鸟倦归巢去,心乱愁千层。
注:
痡(pū)(形声。从疒(chuáng),甫声。本义:过度疲劳;疲倦)。痡痡,病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我仆痡矣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卷耳》
毒痡四海。——《伪泰誓》
痡,人疲不能行之病。——《尔雅·释诂》孙注
《寻梦》
沉睡酣如泥,醒来五更迟。
依稀寻残梦,唯有枕边湿。
《万物生长》
村生泊长守柴门,万物并作造化人。
凡桃俗李争妍艳,意懒情疏醉红尘。
《隐者》
妙手丹青写春秋,兔起鹘落信天游。
卓荦不羁方寸地,闲云野鹤不知愁。
注:
1.兔起鹘落:鹘:[hú]:隼。[gǔ]:[鹘鸼]古书上说的一种鸟,羽毛青黑色,尾巴短。兔子刚跳起来,鹘就飞扑下去。比喻动作敏捷。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。出自宋·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振笔直遂;以追其所见;如兔起鹘落;少纵则逝矣。”
2.卓荦不羁:卓荦:突出,与众不同。羁:拘束。指卓越超群,不甘受拘束。出自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何可一日无此君?”刘孝标注引南朝·宋·何法盛《中兴书》:“徽之卓荦不羁,欲为傲达,放肆声色,颇过度,时人钦其才,秽其行也。”
3.闲云野鹤:闲:无拘束。飘浮的云,野生的鹤。旧指生活闲散、脱离世事的人。出自宋·尤袤《全唐诗话》卷六:“州亦难添,诗亦难改,然闲云孤鹤,何天而不可飞。”
《望远》
晨风零雨凄凄然,天外孤鸿意慵懒。
遥望东岳天涯尽,倦鸟无时不思还。
《读荷》
野凫戏水划漪澜,碧盘滚珠沐金蟾。
红荷不觉风尘意,餐霞吸露尽超然。
《安危与共》
春冰虎尾一丝悬,鹰睃狼顾海之南。
同仇敌忾驱虎豹,蹈锋饮血保江山。
注:
1.春冰虎尾:踩着老虎尾巴,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。比喻处境非常危险。《尚书·君牙》:“心之忧危,若蹈虎尾,涉于春冰。”
2.鹰睃狼顾:形容目光锐利,为人狠戾。同“鹰视狼顾”。《天雨花》第二一回:“鹰睃狼顾为非善,柳黛蛾眉杀气横。”
3.蹈锋饮血:形容勇敢,不怕牺牲。出自清·吴敏树《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》:“公骤起乡闾,捐家室,誓徒旅,蹈锋饮血,其军最为雄健矣。”
《薛城之行》
风雨同行三十年,旧梦依稀似眼前。
久别相逢求一醉,相思未了情又添。
临山脚下朗声笑,蟠龙河畔换杯盏。
天涯兄弟怎能忘,来日再聚腊月天。
注:
蟠龙河: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境内。薛城之北有一河,名曰蟠龙河,其发于东北奚公山下,注于西南之沛泽,其水宽数十米,九曲盘旋,山顶观之,似玉带若盘龙,故因此而得名。其水流经皇殿处,与许由河汇为一处,形成阔约数百亩水泊,水面常有渔人驾舟而渔,亦悠然自得。水中多沙渚,渚上或芳草如茵,或孤木成林,其间多为水鸟所栖,夕阳西下,亦有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美景,春去秋来,然四时之景亦不相同,或烟雨孤树,或飞鸟与还,或渔歌唱晚,或雪覆寒江。河畔植杨插柳,漫步水边,微风徐来,万丝扶风掠水,亦有江湖千里之感。
水波西流,遇一岬角,将水分为二,一为北水,一为南水,各蜿蜒十余里之遥,既合二为一。其间百亩土地状如菱形,土地肥厚,水草丰美,北水流经西仓,有桥横卧其上,名曰西仓桥,又名西桑桥,概因古时周边遍植桑树林,因其而得名。此桥初建于唐,古时为连接临城至滕县之古驿道,曾数次毁于战火,桥为五孔石拱桥,皆由巨石所砌,上有精美花纹,仍依稀可辨。桥长60米,桥宽8 米 ,桥底宽11米,孔高7米,跨度8米,桥东分水墙高4.5米,墙上各置一石雕镇水兽,桥头南北两端各置石狮一对,张嘴扬颈,盛气凌人,虽历千年,雄风犹在。今仅余二于桥北,桥南古狮已不复存焉,或毁于战火,或为摸金校尉所窃,今人仿其式新雕于其上,桥栏新雕刻祥花瑞兽,古今圣贤轶事于上。古之凡遍植桑树者必富庶之地,遥想当年此处,桥上车马不息,桥下舟船不止,商贾依桥而市,行人络绎不绝。时至今日,农历每月逢三五十,仍有市于此,然古之盛况,今已不复。予行于此处,每临桥而观之,似又见二千年来沧桑与繁芜。
予常闻西桑桥又南二里许,为古战场也,每风雨之夜,有声呜呜然,如泣如诉,如哀如怒。据载清同治四年即1865暮春,捻军于清军激战于此,是役双方死伤惨重,遗尸百余具,白骨露于野,数年无人收,一度使驿道暂走别道数年。后有道士在此募地葬骨并立一碑,中书“枯骨墓”三字。予寻之而不遇。
临桥四望,远处青山叠嶂,云淡天高,桥下蒹葭苍苍,在水一方,江洋为众水之所归,天空为飞鸟之所属,世间万物皆有归属,然渺万里层云,千山暮雪,只影向谁去。
海南省海洋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©2024 All Right Reserve 琼ICP备2024028695号-1